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,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,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,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。陶瓷文化就是眾多貢獻中的其中一項,陶瓷是是一種民俗文化中的一種,也是一種工藝美術,當地的陶瓷往往反映出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。陶瓷不單單只是一種盛器,你對陶瓷文化了解多少,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下陶瓷的相關內容吧。
陶瓷
陶瓷文化:
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,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,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。在中國,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,可以說,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,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,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制作來體現的,并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征。
發展歷史:
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,中國已能制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。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,一般是分為陶和瓷兩大類。胎體沒有致密燒結的粘土和瓷石制品,統稱為陶器。其中把燒造溫度較高,更多關于傳統工藝資訊盡在華夏民俗文化網3w。minsu8。com燒結程度較好的那一部分分稱為“硬陶”,把施釉的一種稱為“釉陶”。而經高溫燒成、胎體燒結程度較為致密、釉色品質優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稱為“瓷器”。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,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,種類繁雜,工藝特殊,所以,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,還需要綜合歷來傳統的慣分類方法,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,才能更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。
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(約公元前21世紀──公元前16世紀),是以彩陶來標志其發展的。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、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。
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,令人嘆為觀止。這千數百年間,除日用餐飲器皿之外,祭祀禮儀所用之物也大為發展。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,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,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。在這一時期,燒造技藝有所發展,較為堅致的釉陶普遍出現,漢字中開始出現“瓷”字。同時,通過新疆、波斯至敘利亞的通商路線,中國與羅馬帝國開始交往,促使東西方文化往來交流,從此一時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來影響的端倪。